专题新闻

<<返回首页

错把哮喘当鼻炎,治疗三年不见效

更新时间:2017-04-19 20:2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现象:两种从字面上看十分相似的疾病,可能风马牛不相及,例如脚气和脚气病;而两种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疾病,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不久前,南京的一位小伙子就因为错把哮喘当成了鼻炎,差点酿成了大祸。

  

 

  误把哮喘当鼻炎,治疗3年没效果

  

  小李家住南京,3年前开始出现打喷嚏、嗓子痒和流鼻涕的症状。因为工作忙,他没有去大医院,而是在单位附近的一个诊所检查,被医生诊断患上过敏性鼻炎后,就开始服用鼻炎类药物。用药后,小李自觉症状有所改善,从此便自发地把自己划在了“鼻炎患者”的队伍里。每次“鼻炎”复发的时候,小李都会去诊所或药店拿一些治疗鼻炎的药物。虽然感觉这些药似乎并不太那么“对症”,也没有多“见效”,但生性大大的小李并没有进一步深究,就这样一转眼三年过去了。

  上月,小李的“鼻炎”又犯了,他按照经验到药店买了鼻炎药服用,但意外的是,这次药物彻底“失灵了”!连续服用一周后,小李的症状非但没有缓解,甚至越来越厉害。两周后,小李被打喷嚏、呼吸窘迫折腾得疲惫不堪,无奈之下只好到市医院检查。五官科的林主任对小李进行面诊和抽血化验、气道分泌物化验后,确诊他是典型的上呼吸道哮喘的症状,而且病情已经比较严重。

  

 

  “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鼻炎,吃了三年的鼻炎药,却被医生判定是哮喘。”对于小李的疑问,林主任解释道:“根据病情描述和用药反馈,考虑最初是由于轻度鼻炎诱发了哮喘,经服用治疗鼻炎的药物后,鼻炎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针对哮喘却没有及时治疗,所以三年来时不时发作的呼吸困难、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其实都是哮喘间歇性发作引起的。”

  目前,在林主任的治疗下,小李已经服用了一个疗程的白葡奈氏菌片,哮喘各项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在记者发稿前的复查中,各项化验指标已经趋于正常值,林主任鼓励小李继续坚持用药,同时注意个人防护,争取把哮喘再发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之间的关系

 

  记者从林主任处了解到,临床上类似小李这样,将哮喘误诊为过敏性鼻炎的人并不少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在发病症状上颇为相似,例如呼吸窘迫、胸闷、头晕、呼吸道异物感、咳嗽、喷嚏等……这直接导致了许多患者张冠李戴,将两种疾病混淆治疗。此外,有学者在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哮喘病人中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比例为78%,而这一概率在普通人群里大约只有15%左右。与此同时,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伴有支气管哮喘的大约占38%,这一数值显然比普通人群中2%-5%的概率明显要高很多。从这两组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之间的关系的确十分密切。

 

  白葡奈氏菌片,让哮喘患者畅快呼吸

 

  尽管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之间“关系匪浅”,但从本质上讲,它们还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自然也需要不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有布地奈德气雾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沙丁胺醇喷雾剂(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缓释片(茶碱类药物)、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抗胆碱能药物)、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但这些药物虽然可以缓解哮喘的相关症状,却并不能彻底根治,不少患者往往因为免疫力的低下而导致哮喘的反复发作。所以,哮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林主任为小李开具的白葡奈氏菌片(气片)这样既能缓解症状,又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

  

  

      白葡奈氏菌片(气片)是由白色葡萄球菌、奈瑟卡他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的灭活菌体制成的纯生物制剂。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胞壁酸可作用于咳嗽中枢,抑制咳嗽反射,调节植物神经,抑制痰液分泌。奈瑟卡他球中的脂多糖可诱生干扰素,增强自身免疫力,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作为国内各大医院呼吸科的常备药物,气片“以菌治疗,标本兼治”的药物属性,不仅使药性温和,人体不适感降低,口服后有效成分迅速渗透吸收从而镇咳平喘,缓解各类表面症状,还能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干扰素,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提高呼吸系统的抵抗能力,从源头上降低哮喘再发作的几率。临床统计显示,患者口服10天左右可看到明显治疗效果。

  据专业刊物报道,世界哮喘发病率正以每10年20%-50%的比率快速增长。不可否认,哮喘已经成为危害健康的一大杀手,但只要坚持正确科学的治疗,哮喘也并非不可防控,愿所有的哮喘病人都能重获畅快呼吸!

 

最新动态

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有问必答网-快速问医生 Copyright © 2004-202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粤20130124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