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了解一下胃壁分层。胃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胃黏膜层,又分为:上皮层、黏膜肌层。
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内镜下又可分为:平坦型、隆起型。急性糜烂多为平坦型糜烂,隆起型糜烂多为慢性病变。
隆起型糜烂,病变隆起,表面糜烂,进一步又分为非成熟型和成熟型。非成熟隆起性糜烂,病灶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而隆起,大多数胃镜描述“见散在点片状糜烂,部分呈隆起型糜烂”,即为此种类型;成熟隆起性糜烂,是由于反反复复的炎症,病灶纤维组织增生而隆起,典型者病灶隆起表面呈脐样凹陷,该病又称疣状胃炎。
胃溃疡,也分急慢性,急性溃疡病变比较浅;慢性溃疡,一般大而深,可反复发作。一般所说的胃溃疡大多是指慢性溃疡。
1、病变深度
糜烂:缺损不超过黏膜层,即只有黏膜浅层的缺损,比较浅。
溃疡:缺损超过黏膜肌层,即深度已达黏膜下层,甚至可以达到肌层;当溃疡深度突破浆膜层时,就是胃穿孔。
2、数量病变
一般来讲,胃糜烂大多数呈多个点、片状,散在分布。胃溃疡,大多数为单个,2个以上者就很少了。
3、并发症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大多为少量出血,少数可致命性出血,此时又称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或急性胃黏膜病变;慢性糜烂性胃炎,也可发生出血,一般为少量出血。糜烂,病变较浅,不会发生穿孔。
胃溃疡,发生出血者不少,出血量的多少与侵蚀的血管大小有关,生中到大量出血者较多;溃疡深时可穿孔。
4、癌变
急性糜烂性胃炎,当然不会癌变,平坦型糜烂即使病理活检有异型增生(注:异型增生是公认的胃癌前病变),大多为细胞炎症变性引起,治疗后能消失,但要注意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现为单个糜烂样病灶,要注意鉴别,必要时胃镜复查;疣状胃炎,由于病灶反复炎症纤维化增生,细胞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可突变而发生癌变。
胃溃疡有一定癌变几率,当患者疼痛节律发生改变(胃溃疡本来是反复规律性餐后疼痛,现在变成了无规律性疼痛)或原先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或合并消瘦时,要警惕溃疡癌变的可能。
5、治疗效果
胃糜烂与溃疡的治疗原则相同,首先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然后主要是止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休阻滞剂,以前者效果为好)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平坦型糜烂治疗效果最好,短时间就可以愈合,但当胃内细菌或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剧烈运动、紧张焦虑等等因素容易再发。尤其与饮食、药物关系较大,有些病人幽门螺杆菌已根除但每年做胃镜,仍然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就是这个关系。
其次是非成熟隆起型糜烂,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大多数隆起能够消退,糜烂能愈合。
疣状胃炎治疗效果最差,单纯药物治疗,隆起病变难以消退,有时表面糜烂也难愈合。如果病变个数少者,可内镜下氩离子、微波等凝固治疗,先用氩离子烧平隆起性病变,再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即“先破坏后愈合”的方法;但当隆起性病变个数很多时,该方法会使胃黏膜创面很多,就很困难了。
慢性糜烂性胃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效地遏制疾病的发展,也可发展为溃疡。
无论是胃溃疡还是胃糜烂,都是胃黏膜受损,在治疗不当和不注意生活中的保养导致创面经久难愈,反复发作。所以要治愈这两种疾病,关键还是对胃黏膜的修复。
目前,大部分胃药都是通过抑酸、杀菌等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康复新液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在胃病治疗中,好医生康复新液作为能够主动修复黏膜溃疡,提高受损胃黏膜愈合质量,增强胃黏膜自身的防御能力,抵御侵袭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酒精等)的侵蚀,从根本上治疗胃病反复发作。
好医生康复新是由蜚蠊科昆虫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富含多元醇类和多肽类,能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和肉芽组织增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坏死组织脱落,主动修复受损黏膜。
使用方法:
每次10~15ml,一日三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服用康复新液前5~10分钟可以先喝1~2口温水,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