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返回首页

伤肝、伤肾、伤胃,这份最伤器官行为排行榜一定要收好!越靠前对你伤害越大

更新时间:2018-12-11 11:59

一、伤肾行为排行榜

凶手1吃太好

一项为期11年、涉及3121名女性参试者的研究发现,富含红肉、加工肉食、饱和脂肪和甜食的饮食模式会增加肾功能减退危险。

凶手2吃太咸

我们每天在饮食中摄取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掉的,摄入地太多,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了肾脏功能的减退。 

凶手3长得胖

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超重的人今后患肾病的风险比常人增加一倍。肥胖容易引起高脂血症,从而导致肾功能危害。 

凶手4爱憋尿

憋尿不仅容易引起膀胱损伤,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还极易造成细菌繁殖,引发尿路感染、肾炎甚至尿毒症。


 

                       

凶手5太劳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临床接诊的急慢性肾炎患者的情况看,约有70%左右的肾炎病人发病与长期的过度劳累有关。

凶手6乱吃药

用错药对肾脏的毒害最大,一方面是要经过肾脏排泄,另一方面是肾脏每天要过滤血液,药物随血液循环经肾脏过滤时也会对其造成损伤。

 

二、伤肝行为排行榜


凶手1喝酒

如果饮酒过度,最先倒霉的便是肝脏,脂肪肝是最先出现的征兆,长时间积累就会导致肝“纤维化”,变为酒精性肝病,最终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凶手2乱吃保健品

保健品不是保险品,每天大剂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多数不但不能被有效吸收,还要经过肝脏代谢分解排出体外,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肝脏的劳动量。

凶手3霉变食品

发霉的食物常被霉菌污染,产生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伤害最大,极易诱发肝癌。

凶手4熬夜

过度劳累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使人体更容易患各种疾病,包括各种肝炎病毒;而长期熬夜则会令肝脏功能紊乱。

凶手5脾气不好,易愤怒

一个人每月发怒5次,肝病发病几率可增加一倍。满腹牢骚,经常发怒的人比心态平和的人易患肝病。


 

三、伤胃行为排行榜


凶手1爱太辣

喜辛辣、重口味也让肠胃受伤不浅。辣椒在嘴里能带来爽辣的感觉,但吃得过量,不但胃部产生灼烧感,还会刺激肠道,造成腹泻或便秘。

凶手2暴饮暴食

大吃大喝,一顿饭吃成了急性胃扩张,这样的病例可不少。如果有基础性疾病,还会诱发一些严重的问题,譬如诱发胰腺炎。

凶手3饥一顿饱一顿

胃喜欢规律的生活,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是保养胃的要诀。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边走边吃或吃饭中谈事,时间长了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凶手4压力大、焦虑

胃肠道能感知我们的压力和情绪变化,长期不良情绪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一些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甚至会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胃病,修复胃黏膜是关键。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药物刺激、情绪变化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酸、胃黏液的分泌异常。

消化功能减弱,出现反酸、胃胀等症状;抗菌能力也会下降,胃肠道内菌群紊乱,导致便秘或腹泻,进而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吸收。

说到修复受损胃黏膜,不得不提纯中药制剂的好医生康复新液。

好医生康复新液是由蜚蠊科昆虫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富含多元醇类和多肽类,能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和肉芽组织增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坏死组织脱落,主动修复受损黏膜。

在胃病治疗中,好医生康复新液能够主动修复黏膜溃疡,提高受损胃黏膜愈合质量,增强胃黏膜自身的防御能力,抵御侵袭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酒精等)的侵蚀,从而治疗胃病反复发作。

四、伤腰行为排行榜

凶手1久坐

椎间盘的压力会随人体的姿势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人在站立时脊柱负荷以100计算,那么,坐着时压力增加到150,坐位前屈时为270,可见,人体保持前倾20度的坐姿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最大。工作一个小时后起来活动一下腰,到办公室外走走。

凶手2常穿高跟鞋

穿上高跟鞋(鞋跟超过4厘米)后,人体重心发生改变,为了稳定重心,腰背部肌肉要重新调整,腰椎后伸增强,会令椎间关节之间的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腰背肌过度收缩而致腰痛

凶手3床垫太软

过软的床垫在人体体重压迫下形成中间低、两头高,从而影响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造成腰部肌肉和韧带收缩、紧张及痉挛。在硬板床上加上厚薄适中的海绵垫或棉被,这样有足够的支撑硬度,顺应脊椎的生理曲度

凶手4弯腰搬重物

直接弯腰搬东西,会导致腰椎间盘突然受力增加,很容易使腰椎间盘通过薄弱区域突出。

搬重物时,最好先单膝跪地,利用手臂举起重物至大腿中间,然后以保持背部笔直的方式慢慢站起。

凶手5跑步姿势不对

不正常的跑步姿势,尤其是弓背向前倾的姿势会导致椎间盘受力明显增加,再加上跑步颠簸的脉冲式压力,会对椎间盘的风险较大。

最新动态

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有问必答网-快速问医生 Copyright © 2004-202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粤20130124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