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返回首页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区别

更新时间:2016-01-20 11:33

  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比较常见,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应区分开来。

  一、喘息性支气管炎(Asthmatic Brouchitis)

  1、该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除了支气管炎的表现外,还伴有哮喘的症状,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多数存在自然缓解的可能。从临床和预后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为独立性疾病。

  2、本病可因多种原因及诱因所致,如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不易咳出,剌激平滑肌产生支气管痉挛而引起喘鸣。

  3、其临床特点:①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常有湿疹及其他过敏史;②多在上呼吸道感染2~3天后出现喘息性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喘息昼轻夜重,常在烦躁哭闹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发热常为低→中度,肺部可听到较多中粗湿史音,不固定,伴喘鸣;③喘息一般无明显发作,非突发突止,喘鸣声很大,但呼吸困难不明显,一般无喘憋;④有一定的复发性,大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大多数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复发次数减少,于4-5岁前痊愈。部分病例在数年后可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二、支气管哮喘

  1、随着婴幼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免疫功能的成熟,抵抗力增强,大部分哮喘性支气管炎喘息症状会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只有存在特异性体质或其他因素又未给予适当干预才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2、 支气管哮喘是一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因素包括如下:

  1)各种过敏原:①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②吸入物:通常自呼吸道吸入,最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屋尘、霉菌、多价花粉(蒿属、豚草)、羽毛等。③食物:主要为异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香料等。

  2)精神和遗传因素,以及气候、药物等

  3、 起病或急或缓,婴幼儿发病前,往往有1~2日的上呼吸道感染,与一般支气管炎类似。年长儿起病比较急,且多在夜间。发作时患儿烦躁不安,出现呼吸困难,以呼气困难为著,往往不能平卧,坐位时耸肩屈背,呈端坐样呼吸困难。

  4、 临床表现也随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而异。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者,胸部常可闻干、湿罗音,并伴发热,白细胞总数增多等现象。如为吸入变应原引志者,先多伴有鼻痒、流清涕、打嚏、干咳,然后出现喘憋。对食物有高度敏感者,大都不发热,除发生哮喘症状外常有口唇及面部浮肿、呕吐、腹痛、腹泻及荨麻疹等症状,多于进食后数分钟出现。如对食物敏感度较轻,则发生症状比较迟缓,往往只有轻度哮喘或呼吸困难。

  5、发作间歇期症状 此时虽无呼吸困难,表现如正常儿童,但仍可自觉胸部不适。由于导致支气管易感性的病理因素依然存在,在感染或接触外界变应原时可立即触发哮喘发作,但多数患儿症状可全部消失,肺部听不到哮鸣音。

  6、哮喘本身为一慢性疾病, 常慢性反复发作。 有的患儿常年发作,或虽可用药物控制,但缓解期甚短,大多是由于急性发作控制不利或反复感染而发生的结果。

  三、毛细支气管炎

  1、此病多见于1岁内小婴儿,冬春两季发病较多。也有呼吸困难和喘鸣音,但其起病较缓,支气管扩张剂无显著疗效。

  2、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但目前气管炎也能产生特异性IgE,参予Ⅰ型变态反应。

  “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喘息”、“婴幼儿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这些概念的确在临床中会经常碰到,很容易混淆,对其的应用也比较混乱。对这些概念的应用,我先列举最新的相对权威的有关文献对这些概念的描述,然后再谈些个人的看法。

  GINA方案(2002)中的<<儿童哮喘管理及预防指南>>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03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一些婴幼儿发病的最初症状是反复或持续性咳嗽,或在呼吸道感染时伴有喘息,经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或肺炎,因此应用抗生素或镇咳药物治疗无效,此时给予抗哮喘药物治疗是有效的,具有以上特点的婴幼儿可以考虑沿用“婴幼儿哮喘”的诊断名称。

  如果患儿的“感冒”反复地发展到下呼吸道,持续10天以上使用抗哮喘药物治疗后才好转,则应考虑哮喘。尽管这些儿童存在过度治疗的可能,但有效使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地缩短或减少喘息发作,所以在描述儿童早期与病毒相关的反复喘息时,鼓励卫生专业人员使用“哮喘”而不是其他的术语。目前婴幼儿喘息常分为两种类型:

  1.有特应性体质(如湿疹),其喘息症状常持续整个儿童期直至成人。

  2.无特应性体质及特应性家族史,反复喘息发作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喘息症状通常在学龄前期消失。

  不论以上哪一类型的喘息均可增加支气管反应性,部分出现特应性炎症。至今尚无一种确切方法可以预测哪些患儿会有持续性喘息。由于80%以上哮喘开始于3岁前,早期干预是有必要的。尽管一部分患儿存有过度应用抗哮喘药物的可能,但有效使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及支气管舒张剂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地缩短或减轻喘息的发作,亦符合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和防治的原则。

  陈育智主编的卫生部“十年百项”技术推广用书-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应用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2004年3月第1版(书店有售):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好发于2~6月婴儿,常于冬春季流行。喘息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尤其以病毒感染为著。第一次婴幼儿喘息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而1岁时出现多次喘息就要能是哮喘,如根据哮喘治疗有效,则有助于诊断。

  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生在3岁以内,临床表现为支气管炎伴喘息,常有发热、喘息,随炎症控制而消失,一般无呼吸困难,病程约一周。大部分到4~5岁时发作停止,现一般倾向如有典型呼气相喘息,发作≥3次,并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疾病,即可诊断为哮喘,如喘息发作2次,有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病史、血清IgE升高,应及时进行抗哮喘治疗。许多国家已经取消此名称,2004年我国的儿童哮喘常规未将其纳入。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于2004年5月编写的 <<儿童哮喘>>医师培训手册(主编:陈慧中、陆权 主审:陈育智、杨永弘)(非公开发行,作为进行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和教育、医护人员的培训时的统一培训教材):

  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中未提到喘息性支气管炎。

  表 支气管哮喘与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

            支气管哮喘               毛细支气管炎

  病因     多因素、感染变态反应原         病毒感染、以RSV为主

  发病年龄   >6月,各年龄组             以2-6月婴儿为多

  症状     起病急、可突发、中止、无中毒症状   起病急、缺氧、呼吸困难

  体征     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哮鸣音、粗中细湿罗音

  胸片     肺气肿                支周炎、肺气肿

  复发倾向   有                  一般无

  支气管舒张剂 显效                 有效

 

  个人的看法(归纳):在对有喘息的小儿进行诊断时要综合考虑其发病年龄、过敏史、家族史、喘息发作情况、对支气管炎扩张剂的疗效几个方面。同时要密切随访。

  1.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 6个月以下的婴儿,第一次发作,表现为喘息,应考虑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特别是无过敏史,家族中也无过敏性疾病史的患儿。其喘息的发生除了呼吸道病毒感染外,还与自身的支气管、肺发育不完善及其肺功能有所下降有一定的关系。但要注意随访,毛细支气管炎后国内外的资料均提示有约1/3发展为哮喘(摘自以上的参考文献)。

  2.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国外,不少国家已取消该病名。2004年我国的儿童哮喘常规未将其纳入,<<儿童哮喘>>医师培训手册也未提到喘息性支气管炎,看来目前国内也倾向于取消该病名。

  3.哮喘性支气管炎:其实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另一个说法而已,不过,比喘息性支气管炎少用。在<<实用儿科学>>的正文中没有看到“哮喘性支气管炎”这个名称,但在索引中有哮喘性支气管炎,在相应的页里就是喘息性支气管炎。

  4.婴幼儿哮喘:在GINA方案中并没有这个诊断,GINA方案中只有儿童哮喘这个诊断,即认为整个儿童均可发生哮喘。GINA方案只有在治疗时因为药物用法、用量的不同而分为5岁以上,5岁以下两个方案。而我国最初提出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是为了强调在婴幼儿期即有哮喘,而不是有些人的理解是婴幼儿期的喘息只是病毒感染引起,而不是哮喘。虽然在2004年我国的儿童哮喘常规中仍提到可沿用“婴幼儿哮喘”的诊断,但倾向于取消这个名称,与国际接轨。

  5.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倾向于取消“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婴幼儿哮喘”的诊断,但正如GINA方案中的提到的婴幼儿喘息有一种类型是:无特应性体质及特应性家族史,反复喘息发作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喘息症状通常在学龄前期消失。这种类型的婴幼儿喘息能否诊断为哮喘?成人内科认为哮喘是不能根治的,这种喘息能自愈,且没有过敏体质,是不能诊断为哮喘。还有哮喘的第一次发作时该如何诊断?还没有出现反复发作,不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这时不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那么诊断什么?我曾就这些问题请教个国内的部分呼吸科专家,专家的看法也不一,象上海瑞金医院的李云珠教授谈到她们医院的做法是:对婴幼儿时期这种类型喘息的诊断是1. 婴幼儿喘息 2.气道高反应性。我个人觉得这个诊断似乎欠妥,毕竟喘息只是一个症状,不宜直接当作病名。我觉得以上情况均可考虑诊断疑似哮喘,并予抗炎及扩张支气管治疗,观察其疗效,同时注意随访,若反复发作,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哮喘。

  总之,这些概念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各位战友能进一步做深一层次的探讨。以促进大家对哮喘的理解。

  最后引用钟南山院士的一名原话 “哮喘不能根治,但哮喘的症状是能够根治的。”

  1.根据Nelson's Paediatrics 15th edition, 儿童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被统一称为“哮喘综合症”;

  2.国内外基础与临床观察或研究发现,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尤其是临床治疗方面几乎没有差别,如果说有差别,那就是,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感染关系更密切一些,表现为首次或复发大多与呼吸道等的感染密切相关。其实当我们将感染看作诱因或环境刺激时,也就不难理解哮喘的支气管高敏反应,感染不过也是一种普通刺激因素,而且也是最常见的因素,就可以将二者看作是一个疾病了,这一点GINA Report 也有介绍;

  3.儿童哮喘与毛细支气管炎之间的关系就没有前二者那样明显,诚然,有相当的研究认为,毛支炎与哮喘的发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我们可以预测毛支炎后很可能发生哮喘病,而且在毛支炎期间使用吸入表面激素可以较低这种可能性,但我们没有确定的指标来预测具体那个病人将来会发生哮喘;而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2次后,如果再次发生我们可以诊断哮喘了,显然,毛支炎与哮喘之间远没有这样的关系;

  4.毛支炎的病理基础、临床与前二者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毛支炎的病理是细支气管粘膜水肿、坏死、脱落及其与分泌物组成的栓子为特征;而哮喘则是支气管粘膜炎症和平滑肌痉挛所致;不难理解,我们在临床将哮喘的平喘治疗用于毛支炎时候,往往没有效果,其道理就在这里。尽管多年前,国外有研究认为,对毛支炎进行吸入平喘药尤其是肾上腺素可以改善其氧合作用,但近来在国外像Paediatrics,和NEJ(新英格兰杂志)等杂志已有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证实该治疗是无效的。

  5. Nelson's Paediatrics 16th,17th没有出现“哮喘综合症”的名词了,可能是因为毛支炎与哮喘差异过大的原因了。

  关于这句话:哮喘是不能根治的,但却是可以控制的,出自于GINA Report 的Introduction中,还有一句话是:尽管我们不能根治哮喘,但我们有足够的措施去控制哮喘发作,使患者与正常人一样正常地生活、工作和学习。

  气促,喘息,呼吸困难,吼喘与喉鸣。不知喘息与气促有区别么?吼喘与喉鸣在听诊上有啥区别?请大家帮忙解释一下,谢谢

  气促:气短,呼吸急促,吸气和呼气相均明显缩短的症状。

  喘息:喘是呼气相延长和呼气困难,息是呼吸的意思,喘息应该的呼气相延长和呼气困难的症状。

  吼喘:不用听诊器可以听到的高调喘鸣音,是气流通过狭窄的支气管的声音,为呼气相。

  喉鸣:不用听诊器可听到的气流通过狭窄的声带,发出的高调音,如百日咳吸气性喉鸣,喉炎的喉鸣,多为吸气相。

最新动态

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有问必答网-快速问医生 Copyright © 2004-202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粤20130124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