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日期:2021-07-09 15:32:04

脑梗死是我们生活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而且如果一旦发病,治疗起来也是很困难的。且脑梗死急性发作病人的危险性更大。那么,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呢?

急性脑梗死就是我们常说的“缺血性中风”,是由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所造成该血管供血区内脑细胞缺血所致。有可能造成偏瘫、失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伤害,甚至死亡。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急性脑梗死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急性脑梗死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急性脑梗死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急性脑梗死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神志清醒。

5、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6、急性脑梗死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大多数心梗、脑梗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正确治疗,都能平稳地度过危险期,进入恢复期。在许多人眼里,恢复期就意味着危险已经过去,但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忽视了恢复期治疗的话,即使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因素,如劳累、兴奋、生气或多吃了一点等等,也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心梗、脑梗再次急性发作,出现生命危险。

在脑梗的发病过程中,尽管通过治疗可以疏通大血管,但微血管总会受到不同程度地伤害。起初,血液中过高的血脂会伤害微血管内皮;等到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脑组织缺血时,微血管又会因缺血、缺氧而进一步受损;在疏通大血管之后,骤然恢复的血流更会猛烈地冲击这些微血管“伤痕累累”的内壁。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使微血管变得异常脆弱,所以恢复期的心梗脑梗患者看似已无大碍,其实微血管已经不堪重负,只要稍遇刺激,就有可能彻底破坏微血管的结构,无法再向心脑组织运送血液,导致心梗、脑梗留下难治的后遗症。因此,心梗、脑梗患者应重视对恢复期的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而恢复期治疗的重点就在于保护微血管。

怎样才能保护微血管呢?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应注意合理膳食、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外,还应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药物,如长期服用降脂抗凝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作为临床常用的心脑血管病防治药物,通心络胶囊能够通过三种作用来保护微血管。一是降低血脂,防止微血管的内皮损伤;二是增强微血管内皮细胞抗缺血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使其能在大血管疏通之后仍然维持正常的血流通路,供给心脑营养;三是促进心急性脑梗死区域的微血管新生,也就是为梗塞区的心脑组织建立新的血液通路,输送营养,从而减小心梗、脑梗面积,让心梗、脑梗患者更快地恢复,防止再发。

此外,通心络胶囊还具有溶解血栓、稳定动脉硬化斑块、保护缺血心脑组织等众多治疗作用,不仅适用于恢复期心梗、脑梗患者,也是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选择。

以上就是“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的相关介绍,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大家对于急性脑梗死这种心脑血管疾病都有所了解了吧。平时多关注一些疾病常识,也可以在为难之时救人一命。

石家庄以岭药业
  • 联系电话:0311-85901311
  • 官方网站:http://www.yiling.cn/about/gsjj/index.html
  • 邮箱:ylfwb@yiling.cn
  •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山大街238号
  • 合作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