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返回首页

关于冠心病的诊治误区,你都遇到过吗?

更新时间:2018-06-04 16:15

  一种疾病的诊断,往往需要通过患者们对自身症状的描述,然后通过医学上的仪器,来对身体器官做检查,得出结论与症状相互匹配以后,才会确定下来疾病的种类。所以,如果患者们无法很好地描述自身的症状,那么将会给病情的确诊带来极大的难题。

  

  冠心病由于作为心血管疾病,在症状上极容易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混淆,所以在老年人的患病群体中,是误诊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表现为乏力、淡漠、单纯牙痛或背痛。部分患者下壁、右室心梗发作时,出现血压下降、缓慢性心律失常,影响脑灌注,临床上出现反复发作的黑曚、意识丧失等,易被认为是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

 

  而另一方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因刺激膈肌,患者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老年人的危险因素又比较多,经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低体重等;常合并其他脏器疾病,如肿瘤、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统感染等。而且,老年人受昼夜影响更大,以清晨至中午时间段内发作居多,这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变化有关;其他包括天气、季节交替、遇冷空气等对老年人都是特殊因素。所以误诊会给老年冠心病患者带来巨大的威胁,这些误诊都很有可能耽误患者的病情,甚至做出错误的诊治方向。

 

  除此之外,未认识到AMI短板效应也是冠心病诊治的误区之一,心肌梗塞(AMI)短板效应包括镇静止痛、补钾、心电监护及除颤、用β受体阻滞剂等。在STEMI救治过程中,任何一种治疗的缺憾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的失败。

 

  STEMI患者中低血钾患者随血钾水平降低,室颤发生危险性显著增加。临床医生如仅仅注重心律失常本身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而忽视钾离子在心律失常发生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是导致治疗无效、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致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原因。

 

  静脉近心脏(途径最好选择锁骨下静脉)的快速补钾,补镁(血钾应维持在4.5 mmol/L以上,血镁维持在1 mmol/L以上),同时加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以提高室颤阈值,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防止猝死。

  

  冠心病在治疗和症状缓解上,采用长期口服悦康®活心丸(浓缩丸)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活心丸(浓缩丸)是广东省药物研究所于1981年依据中国医学“活血化瘀、强心运气”治则,针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组方设计,并经过长期大量临床实践验证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灵芝、人工麝香、熊胆、红花、体外培育牛黄、珍珠、人参、蟾酥、附子、冰片,药物之间相辅相成,毒性相互抵消,后期不容易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和耐药性。

 

  冠心病的治疗虽然战线长,但是只要遵医嘱,按时并坚持服用活心丸(浓缩丸)这样的中药治疗药物,必然可以让病情得到更稳固的控制。

最新动态

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有问必答网-快速问医生 Copyright © 2004-202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粤20130124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