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首页 > 药品 > 药品资讯 > 药品新闻

小儿感冒的原因及用药方法

发布时间:2013-08-03 00:34:09    

小儿感冒的原因小儿感冒80%~90%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占10%~20%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孩子容易患感冒,首先与他们机休的生理、解剖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孩子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较干燥,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炎症。早产儿、有先天性缺陷或疾病的孩子,比如心肺功能不全,特别是患有先天免疫性疾病时,护理稍有失误却会发生感冒。其次与周围环境不良有关。有的孩子家庭居室条件较差,阴暗潮湿;有的室内温度过度或太低;有的家庭喜欢终日将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有的家庭成员嗜好吸烟,加上房同生火,烟尘污染严重。环境不良、空气混浊,对呼吸道危害甚大,是诱发感冒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给孩子穿衣过多或过少,结果不是出汗就是受凉,很容易诱发感冒。最后,感冒还与缺乏室外锻炼有关。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或重视不够,不少孩子缺乏户外活动。如中国北方及寒冷季节时间较长的地区,孩子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很少有机会在户外活动;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将孩子成天关在空调房间内。这些孩子一旦受点凉,就无法适应,极易发生感冒。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小儿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呢?1、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毫克,分3一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人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疽。2、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药有:(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3、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4、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39健康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标签:
以上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有涉及到侵权,违规信息请及时联系我站处理。
上一篇: 儿童用“成人药”其实很浪费 下一篇: 小儿喂药七大误区



相关资讯

[药品新闻]产后营养不良:隐形危机,美好蕴育... [药品新闻]美好蕴育活性叶酸:高龄二胎宝妈如... [药品新闻]小孩感染后咳嗽怎么治好? [药品新闻]一文带你了解小孩支原体肺炎的发病... [药品新闻]咳嗽可以吃澳抒达吗?
[药品新闻]比起KPI,你更该改善睡眠——泰昊... [药品新闻]近期很多人进入感冒模式,吴太感康... [药品新闻]冠周炎牙龈肿痛怎么办 [药品新闻]慢性根尖牙周炎怎么治疗 [药品新闻]牙龈炎的症状有哪些
[药品新闻]生口疮的原因是什么引起的 [药品新闻]经常口腔溃疡是什么原因 [药品新闻]口腔溃疡用什么药 [药品新闻]嘴里经常起口腔溃疡怎么回事 [药品新闻]甲硝唑胶浆含漱液治口疮吗
[药品新闻]口腔溃疡用甲硝唑胶浆含漱液管用吗 [药品新闻]甲硝唑胶浆含漱液怎么样 [药品新闻]高龄孕育无忧,美好蕴育活性叶酸,... [药品新闻]助力产后恢复,美好蕴育润康四大优... [药品新闻]宝宝偏瘦怎么办?美好蕴育乳母营养...

药品热点资讯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是参考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
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来自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药品库所展示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药品、产品信息与您实际购买的信息不同,请以实际购买信息为准。请仔细阅读药品、产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医务人员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