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首页 > 用药 > 健康用药

生病了,打针还是吃药

发布时间:2015-11-25 15:30:50    

  不少人认为,有个头疼脑热,打针比吃药管用,认为打针是最好、最有效的用药方式。其实并不然,不同的给药方式是针对不同的病情而选择的,打针、吃药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达到最好的疗效。

  

生病了,打针还是吃药

  药物的剂型是根据医疗上的需要设计的, 就像作战部队根据不同的敌人选择不同的兵种一样。例如急症病人,为了使药效迅速,该采取注射液、栓剂、汤剂与舌下片等。对于药物作用需要持久、延缓的则可以采用丸剂、缓释片剂等。有的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可以呈现不同的治疗作用,如硫酸镁制成溶液剂口服药时有致泻作用,而制成注射液则为抗惊厥药。

  吃药:方便但有局限

  药物进入人体最常用的要属口服给药,普通的口服药片、胶囊、口服液等都是通过口腔,经食道进入胃肠而发挥药效。口服药物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方便地服用,不像注射药、栓剂等,除了给药的麻烦外,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

  多数药片、胶囊被吞服以后会在胃内崩解,然后进一步溶解在胃液里,来到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便经绒毛被人体吸收。少数药品不被人体吸收,停留在肠胃道发挥作用,例如制酸剂留在胃部中和胃酸,泻剂与止泻剂主要在大肠,部分在小肠产生药效。

  口服的药品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以前,会先经过胃肠道中消化液的破坏及黏膜、肝脏里酶的破坏,有些药物甚至会被破坏一大半以上,被称为“首过效应”。会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的“首过效应”会严重到无法经胃肠道吸收,口服后几乎全军覆没,而只能采取静脉注射等方式。如大家熟悉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就是因为“首过效应”较严重,而多采用注射方式。

  打针:疗效与风险并存

  尽管如今科技发展,口服药的发展极为迅速,品种繁多,但就药物的起效速度而言,还当属注射给药。注射给药,立即进入血液,没有首过效应这道屏障的影响,见效比口服要迅速,比如急救药就多是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给药就是俗称的“打吊针”,不需要经过口服药物的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是所有给药方式当中最快产生药效的,但是危险性也相对较高。消毒不严,操作不当以及滴速过快等都会引起输液不良反应。进入血液的药品,会继续到各处组织去发挥作用,但有时也会跑到我们不希望它去的地方,引起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肌肉注射则是从肌肉层慢慢进入血液,血管越丰富的部位药物吸收就越快,而皮下注射则是从皮下组织到达血液,例如上文提到的胰岛素针剂。

  合理选择用药方式

  除了打针、吃药外,药物进入人体的形式还有很多,一些不同剂型的药品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发挥药效。

  1.透皮吸收。中国传统的膏药就是应用透皮吸收的原理,皮肤用制剂主要用于涂敷于皮肤表面,穿透皮肤角质层到达病患部位发挥药效。也有通过皮肤吸收给药以产生全身效应,比如临床上使用的2%硝酸甘油软膏可通过透皮吸收治疗心绞痛;东莨菪碱膜剂贴于耳后皮肤上,可预防晕动症。

  2.口腔吸收。例如硝基甘油舌下含片,使用时含在舌下,直接从舌下黏膜吸收到血液,迅速发挥药效。口腔黏膜分布着许多血管,药物通过口腔吸收后,通过颈内静脉到达心脏,随血液循环向全身分布。

  3.直肠吸收。如肛门栓剂则是从直肠黏膜直接吸收,直肠接近肛门端的血管极为丰富,一些药剂如栓剂、灌肠剂可以通过直肠吸收进入静脉,对于一些不适合口服、遇到胃酸分解或有禁忌的药物可以使用栓剂、灌肠剂给药,相比而言,灌肠剂有吸收快且完全的优点,也有吸收不规则,可能因直肠内的粪便而影响吸收效果等缺点。

  除此之外,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还有许多,如直接吸入肺部的气雾剂、滴入眼、鼻、耳的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等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搭配,可以有力地捍卫人体的健康,赶走疾病。

相关标签:用药方法,疗效,打针
以上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有涉及到侵权,违规信息请及时联系我站处理。
上一篇: 睡眠不佳应慎用安眠药 下一篇: 服药不正确 药效打折扣



药品热点资讯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是参考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
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来自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药品库所展示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药品、产品信息与您实际购买的信息不同,请以实际购买信息为准。请仔细阅读药品、产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医务人员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